孙家栋问:你是卫星总师,你对国产钟信心如何? 504所、武汉物数所、203所等家研制单位的产品,各有特点,经过多次的验证,基本符合技术要求。
以北京大学为例,目前北大通过严格要求博士生论文的预答辩环节,坚决禁止不合格的论文送审,这就可以分流一些不合格的学生。据我所知,国外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分流率大概可以达到30%左右,即100名博士生中有大约30人拿不到最终的学位。
一些超长学龄研究生由于与导师沟通不力,无法得到导师的有效指导,使资格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处于长期停滞状态,最终导致其无法毕业。要么只能拿研究生学历而无博士学位,这也近似一无所获。很多学生对做科研懵懂、拖延,进校后还忙于参加各种活动,导致科研进度慢。这类学校本科毕业生多受用于应试教育,因死记硬背而鱼跃龙门,并不具备较好的学术研究能力,读研后很难适应,更有甚者陷入焦虑、抑郁而自动退学。淘汰的结果就是拿不到博士学位,其实属于清退性质。
延期两年后,这名学生终于毕业了。有的教师在写教材时,也会在和出版社签约后迟迟不动笔。作者:田瑞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3 9:32:0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打开糖蛋白激素作用机制黑匣子 ■本报见习记者 田瑞颖 糖蛋白激素是辅助生殖、治疗甲状腺等疾病的关键药物。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自己表达纯化配体,但折腾了两个月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团队又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想,也许在纯化蛋白过程中加入小分子抑制剂能使蛋白更加稳定。虽然糖蛋白激素作用机制在整个家族是通用的,但与受体之间也存在特异性,仍然需要结构生物学来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团队克服了全长失活受体构象高度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扩大数据量,最终解析了失活状态下全长LHCGR的电镜结构,分辨率为3.8埃。为此,她对文献中涉及的所有突变进行筛选,最后锁定了能够使受体持续性激活的突变S277I。
近几十年来,虽然糖蛋白激素临床应用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但它如何激活人体细胞中的受体机制,是长期以来科研人员难以打开的黑匣子。这意味着,只有继续解析失活状态下的糖蛋白激素受体结构,才能完整揭示该类受体的激活机制。但常规方法制备出的蛋白量不仅很少,结果也不稳定。很多现象仅靠解析激活状态下的结构是不够的。
此外,我们还希望进一步解析FSH和TSH等受体结构,揭示不孕不育、甲亢或甲减等疾病的分子机制,为治疗相关疾病药物的研发提供结构基础。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没有任何单独GPCR的冷冻电镜结构报道。这是第一个全长单独GPCR的电镜结构。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924-2 《中国科学报》 (2021-09-23 第1版 要闻)。
实际上,国内外对糖蛋白激素的关注由来已久。糖蛋白激素受体为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但与大多数A类GPCR不同,它包含由340~420个氨基酸构成的巨大N端胞外区结构域(ECD)。
不能缺位的失活状态 解开激活状态下的全长LHCGR结构谜团,只是第一步。另一方面,小分子药物可控性和依从性更强,可以做到定时定量。
为此,研究人员还解析了处于1期临床试验中的小分子化合物Org43553与LHCGR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揭示了Org43553的结合口袋,为临床开发针对LHCGR、FSHR和TSHR的选择性小分子药物替代激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模板我们希望筛选出有学习主动性,同时愿意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入研究的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同学。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4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学院还将在书院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基础上,为学生配备来自业内顶尖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人才,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按照初步规划,电子信息也将成为东大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
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品质,能让学生愿意为了一个学术目标长久地坚持,并具备不断发现问题的敏锐研究能力。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12所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知名高校位列其中。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坚持交叉融合,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等,是题中之义。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荣誉学院。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学院聘请空天信融合领域的院士、总师等担任学生导师,开设名家精品课、大师讲座课、微纳研讨课。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在东南大学底蕴深厚。科技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跨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技术学院聚焦较多的领域。作者:金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9/23 9:31:3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迎新 如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今年暑假里的一段经历,让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准新生、年仅15岁的少年生王梓豪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术之路:到未来技术学院去学习。
目前,与王梓豪一起报名参选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新生,共计923人,他们中将有100名佼佼者,成为国内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作为吴健雄学院的新生,虽然大一期间他们将进行学科大类学习,不分专业,但电子信息和交通专业,让他们充满好奇。
例如,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建设。但未来技术学院不会建成第二个电子学院、信息学院,我们希望打破学科壁垒,进行深度的学科交叉,未来甚至可能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等领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交叉学科群。
近期,学校拟将组织笔试、面试,从中遴选出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未来技术学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将实施八年制本博贯通、定制化学研一体培养。
在当日东南大学的新闻发布会上,该校吴健雄学院执行院长游雨蒙介绍,未来技术学院将依托吴健雄学院建立,即将在2021级新生内选拔培养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多种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的优秀学子如何筛选、培养?在东南大学,学校鼓励今年录取到东大的各省理科排名在前30%的考生以及录取至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的150名学生大一新生报名未来技术学院的选拔,目前已经有923名新生报名。在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大二开始选择感兴趣的前沿方向,参与课程设计或科研项目,创新考核模式,选拔优秀且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入硕士或硕博连读项目。个人兴趣与学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规划高度契合,哥俩一起报了名。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主要布局智能感知器件及设备、大数据与数字孪生、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
未来,要避免以当前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人才的考核体系。进入开学季,这些未来技术学院首批新生也陆续走进大学校园,各个学院将采取何种方式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聚焦一个或多个未来技术领域,探索专业学科交叉融合 受疫情影响,9月22日报到前,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双胞胎兄弟朱一扬和朱一帆,已经在家里上了近3周的网课,《线性代数》《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些课程虽然比高中难,但很有意思。
(科技日报南京9月22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9月22日新生报到时,他一边向记者展示一款刚买的国产知名手机,一边娓娓道来,我来自河北邯郸,在那里,这款手机在实体店很紧缺,看到学校鼓励我们报考未来技术学院,我就报了名,希望未来能主攻通信、芯片这些研究方向